湖州一位有着38年驾龄的企业的钟师傅驾驶员,闲聊中得知他从来没有出过交通事故,也没有交通违法,让人感到十分敬佩。他在谈到经验时说:关键是一个人“上心不上心”问题。他解释说:“驾车要认真,要三会,会看标志标线,会遵守交通法规,会保养车子。三会做好了,一般不会有事故和违章的”。由于他认真遵守交通安全法,做到了“三会”,38年多来开着单位的车没有一点“麻烦”,顺当的很。当别人讲起:“现在开车难”时,他却一口否认说:“没这回事,关键是遵章驾驶的程度问题!”
好家伙,一个“程度问题”,在开车上就能定个好与差、输与赢出来。
“关键是遵章驾驶的程度问题”。这话说的精点、也说的辩证。这“遵章程度”的高低,的确决定了一个人驾车的违章和事故的程度。2006年,湖州市发生交通事故2553起,平均每天有7起事故发生、每天有1.26人死亡、8人受伤。因各类机动车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2423起,共造成435人死亡,占事故总数的94.91%和死亡人数的94.77%。你看,这交通违法,就是事故的导火线。不按规定让行,还发生了交通事故392起,造成71人死亡。这不,秩序乱了,事故就来了。全市去年光以非现场执法方式查处超速行驶、违反交通标线等各类瞬间性交通违法行为60多万起。而这二类的交通违法,则是去年和当前的主要交通违法行为。
有司机朋友说:“在上海或杭州等大城市里开车,我就很小心,因此也没有交通违法。可是,在湖州呢,结果却不一样,往往是交通违法较多。尤其是“不按导向行驶”,即“违反标志标线”。
如:浙E562XX,在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10个月里,就有12起因 “不按导向行驶”违反标志标线,被“视频抓拍”的交通违法记录。照理说,他在2006年11月前已处理了12起“不按导向行驶”违反标志标线的交通违法,应“不再违反”好好驾车,可是,还是犯了“同类的错误”。
为什么这些违反标志标线还大有人在呢?在“交通违法处理中心”问及该类来处理违法的人员时,几乎回答的是同一类型:“知道这个规定,但忘了;这个规定学过,但没在意。”有的驾车人干脆回答:“不在意,习惯了!”看来,这类交通违法的人说到底,关键还是“随意性违法”问题。根源是因为“遵章驾驶的程度”不过关。到头来吃亏和麻烦的还是自己!
据110监控中心人介绍:有部分车辆是在进入“导向车道”后没及时变更车道,因此造成大量的交通违法。其行为表现为驾车违法的“随意性”。为减少这类交通违法,要变更车道的,还是提前进入“导向车道”为好。如果错了,就“错”到底,到前面更正为上策。
开车的“规矩”的确很重要,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才使自己立于“不罚” 之地。
实际上,交警部门不想去罚驾车人的款,因为,交警是公务员,吃的是“皇粮”,有保障机制作保证,罚来的款子与交警无关,因为,款子要全额上交到财政,这不象有部分人说的那样“罚款发奖金”。交警的交通管理工作,完完全全是为了人们的出行安全,为了当地有个良好的交通秩序,少出事故、少死人。依法管理,实质上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全,为人民群众服务。大家平心想想:现在车辆这么多,湖城的道路又这么小,车流、人流、自行车流等多挤在一道,没有一个分道行驶和先后秩序,那既不是交通乱了套?到处是事故?所以,交警在依法管理交通,这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不管好交通秩序,那是对党和人民无法交待的事,是失职的行为,所以,拚命管好交通,是向人民有个好交待,交一份好答卷。
这几年,湖州的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实际上每年要支出一大部分钱来改善交通设施,据交警秩序科讲,湖城每年都有6个左右路口在实施优化组合,并在不断加速主要道路的改善。如:今年春节前中心广场的交通组织调整,就是很好的一例。之前还对江南工贸大街、苕溪路路口和江南工贸大街、红旗路路口拓宽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秩序,提高了该区域道路通行能力。又如2006年7月14日,市政府组织的《湖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规划》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为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道路设施等各种潜在的资源,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和系统工程原理对城市区域内的交通进行需求设计,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城市交通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迈进。实质上,这几年来湖州的道路交通在起很大的变化。
道路的改善,需要良好的交通秩序,文明的交通,要靠大家来维护。驾驶员同志,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第一,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文明有序行车,才有一片通途!
3033035-69946-644-警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