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爱注入了交通安全宣传 ——记湖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民警 陈水荣
信息来源:湖州交警  ‖   发稿作者:湖州交警  ‖   发布时间:2021-09-13 18:58:23         

采访中

H通讯员 董梁 潘力

陈水荣,是湖州公安战线的一位普通交警,又是一位笔耕不辍的宣传民警。他出身于普通家庭,当过兵、做过3年银行职员,选择加入公安队伍是一次命运的安排。自1990年成为一名交警以来,与他的人生紧密相连的是16年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喜欢交警这份职业

年轮碾过足迹,滚动的是历史,牵扯是岁月。今年,老陈快要退休了。走进老陈的办公室,各种宣传资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前。

老陈坐在窗前,整理着16年宣传工作积累下来的资料。在他背后的书架上,竖着一张他年轻时的黑白照片。对比中,现在的他脸庞已经不再紧绷,岁月匆匆,留下了后移的发际线,还有依稀的皱纹。

老陈说,交警真得太辛苦。上世纪90年代初,他去了埭溪中队。当时, 104国道还是一条混合交通道,由于车多路窄,三天两头堵车,而且常堵在晚上,这可“苦煞”交警。那时,没有监控,没有违停、压线等抓拍设备,仅有的只是几个手动地测速仪。

只要一堵车,老陈就开着一辆老掉牙的边三轮摩托车,穿梭于车辆中,整夜整夜的疏导交通。

有一年大雪, 104国道冰雪封道,青山岭上百辆车被困。凌晨4点,老陈带领埭溪中队3名警友和协管员紧急出动,开辟通道。在青山岭上,他们和湖州方向来的警友们对受阻车辆又是推又是拉,直到上午11点,交通才恢复正常。

还有一次,老陈骑摩托车去巡逻,一个轮子居然自顾自地飞滚走了,他连车带人翻下路边水沟,半天起不了身。好心的过路人把他拉了上来,送去医院。这次事故中老陈伤得不轻,牙摔掉了,嘴唇也撕了大口子,缝了6针,至今还留着一条疤痕。

交警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身灰一身泥,作息无定,安全压力大,苦、累、烦是日常工作必须面对的,而老陈却特有成就感。太多事故、拥堵、死亡,让他意识到道路设施是基础,法规是保证,技术是手段,宣传才是真正的根本。在基层看到的事故惨剧多了,特别是那些因为不懂得交通安全常识而伤亡的,他特别痛心。感叹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太重要、太迫切了。

于是,他有了想做交通安全通宣传员的萌芽……

创作大量纪实作品

机缘巧合, 1999年,老陈被调去市交警支队当时的宣传科,开始从事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靠着有文字的基础,靠着一股热情的拼劲,他很快就上手。

老陈做宣传有三宝:笔记本、相机、摄像机。

那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还在环城南路上,只要有重大突发事件、重大主题报道。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都会开着车直奔现场,拍照、摄像,采访当事人他都独挡一面。遇到伤员已被120急救车送走,他在做好现场采访之后,又会马不停蹄地赶去医院补充采访,直到问清来龙去脉,不管多远多晚。

老陈有个习惯,即使采访得再晚,他都是当天完成写作,并将拍摄照片印出来。文章成稿后,他就会骑着自行车,将稿件、照片、视频等资料送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单位。每当干得太晚,他就会在办公室里将就一晚。

在湖城,像老陈一样拼的通讯员真得不多。据统计, 2000年至2014年,老陈累计报道采写稿件近1600篇,其中国家级20篇,省级240篇。平均每年105.4篇,每3天出1篇被报道的稿子。因宣传报道出色,他被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8次,荣获省、市级媒体优秀通讯员31次。

辛酸苦辣对陈水荣来说不用想象,即使是累倒病倒,他还是那句话:“当警察么,什么事情要挺得过去。”

……

算到2014年,老陈做宣传已有16年,上千篇报道宣传,足以让一些事情发生改变。

跨入新世纪,道路拓宽、进入汽车时代,道路交通安全法更加完善,文明守法理念在老陈等众多宣传者不断呼吁下,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别看这小小的笔头,它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老陈一直认为,只有全民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制观念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和文明程度提高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车祸猛于虎的问题才能得到遏制。他常说“处理几个违章,不如多写几篇文章,能教育一大批,影响一群人”。

这本书不得不提

宣传工作中,老陈曾参与编撰一本书,名叫《湖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志》,全书19万余字, 200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这本书,是我市交警部门首次对湖州道路交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做了详细记录,内容涵盖古今。

“1972年12月23日,湖州航运公司船厂女职工吴玲玲考试合格、成为嘉兴地区第一位女汽车驾驶员”;“1998年,湖州市首台红绿灯数字显示器在红旗路和南街十字路口投入使用”;“1999年,湖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开通了第一路市区公共汽车,自红丰桥至东白鱼潭小区”……书中记述湖州市道路的形成,道路交通的发展及其管理工作的史实和现况。全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和附录组成,以文为主,辅以大量图表、照片。

为了编撰此书,老陈带领编辑组利用休息日,翻阅市图书馆资料,采访交警岗位退休老同志,走访乡间古道……

老陈曾经坦言,说实在的,他曾有过恐慌,也曾有过无奈,曾有过心绪如麻,也曾有过茫然无措,但不管道路如何坎坷,不管心境如何糟糕,不管前面的道路潜伏着多少不可知的危险,但他总有一个信念,当警察么,什么事情要挺得过去。

因为几乎所有的警察,从他成为警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明白,警察的职业注定要有许多付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意义,是工资、福利、特殊岗位津贴无法涵盖的。

人民警察很光荣,起码,穿上这身制服,足可让人感到自豪,让百姓感到安全,让坏人感到恐惧。

如今,老陈还在孜孜不倦地写他的稿子。有人同他说,你写了十几年了,现在好轻松轻松点了,何必还这么认真呀。老陈付之一笑,哪里有需要,他说到就到,从不推辞。他说:“我喜欢做宣传工作,很爱写稿这一行”。

如今,为了培养他的“接班人”,他正在起劲地在带他的徒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